时间:2019年5月29日(周三) 13:00
地点:松江校区8教239室
主讲人:张效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主持人:潘煜教授
主题:爱情的神经机制
讲座摘要:
社会心理学家将爱情定义为“强烈的渴望与他人结成伴侣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展开了对爱情相关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以及维持爱情稳定的因素的探索。然而并未有研究者着眼于爱情是否能够改变大脑的功能与结构?维持爱情稳定因素背后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何?情侣之间是否有心有灵犀的现象,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什么?
我们设计实验首先证明爱情经历可以改变个体奖赏、动机、情绪调节网络以及社会认知网络相关的脑区。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爱情应该是一种高级认知行为。随后综述前人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积极错觉对爱情关系的持续具有最高的预测率。而实验证明,情侣间积极错觉的保持是由于情侣相关的有利信息和不利信息不对称性的参与情侣的印象更新过程。且该过程受到左侧额下回等脑区的调控。此外,我们发现情侣双方在感受相同类型刺激时的行为表现和大脑神经活动都有较高的同步性,体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现象。
总的来说,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把爱情看做一种特定的神经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神秘的心理现象。
嘉宾简介:
张效初,教授,博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教授采用磁共振成像开展了与工作/短时记忆和尼古丁依赖的渴求冲动与调控的相互作用有关的脑结构和脑功能方面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曾于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国立健康卫生研究院药物滥用研究所(NIH/NIDA)访问交流。在系统进行尼古丁依赖的渴求冲动与调控有关基础研究外,还尝试进行了用以提高控制渴求冲动能力的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展开探索。张教授共发表研究论文SCI二十余篇 (一作论文的SCI影响因子都大于5)。此外,还发表十余篇会议研究,并在世界神经科学年会(美国,圣地亚哥)上作会议报告。张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数项。
(承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应用校级重点实验室,ufc下注官方科研与师资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