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不确定性是实现突破创新的两个关键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采用资源构建以主动管理资源禀赋组合,也需要采取战略柔性以主动管理环境不确定性。特别对于以高度资源缺乏与高度环境不确定性为特征的新兴经济体企业而言,这两点尤其重要。虽然企业单独实施资源构建或战略柔性能够促进突破创新,资源构建与战略柔性的协同作用可能是互补的也可能是相互替代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两个组织维度的共同作用对于企业实现突破创新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高度环境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三个核心维度:
(1) 复杂性的维度与不同的元素在整体模式中相互关联。
(2) 连续模式中快速变化元素的动态性维度。
(3) 在限制模式中的有限资源的稀缺性维度。
基于以上三个维度,高度的环境不确定性使得突破创新的价值比在高确定性情境下更加突出。此外,比起高确定性的情境,高不确定性的这三个维度使资源构建与战略柔性在这一情境下更有价值。比起高确定性的情境,高度不确定性的这三个维度要求使战略柔性在这一情境下更有价值。
1. 资源管理研究将资源构建认定为企业在动态过程中管理资源禀赋组合的机制,并指出重构资源禀赋组合的核心机制可以归为两类:
(1) 资源获取:指对于企业资源禀赋组合的主动管理。资源获取能为企业提供外部可获得的先进知识,这可能引导新的技术发展轨迹。因此,资源获取是转让无形资产进行创新的有利渠道。此外,资源获取有助于扩大企业可直接获取信息的搜索范围。外部注入的新信息常常能帮助企业重新组合现有的想法,也能帮助企业获得外部新的想法,这两者对于突破创新都很有必要。
(2) 资源积累:指企业从内部资源中开发资源,其倾向于使企业拓展内部资源。资源积累可以增强现有的资源禀赋组合,从而增强隔离机制。基于资源基础观,资源积累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更进一步来说,这样的资源禀赋组合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资源已经深深地嵌入到企业常规中,因此这些积累的资源不能轻易在企业外部进行交易和重新配置。企业可以通过拓宽核心能力的边界,从而有效地扩展内部资源的范围,这为解决复杂或不寻常的问题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对于由于时间限制(缺乏时间)或学习限制(缺乏吸收能力)而无法拓展内部资源的企业,资源获取能为其提供必需的资源。然而,市场不可能为企业提供全部的所需资源,从而资源积累也十分必要,这点在企业发展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因此,在企业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时,将资源获取与资源积累认定为两个核心机制是非常合理的。一方面,这两种机制在某些层面是相似的,例如要求企业识别资源需求,识别投资开发所需能力能力(特别在促进突破创新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这两种机制在其他层面截然不同,例如为突破创新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源。值得指出的是资源构建的这两种机制与开放创新与封闭创新这两种创新机制相关。具体来说,基于资源基础观,资源构建的两种机制在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2. 战略柔性,作为企业重新分配与配置组织资源,过程,与战略的一种特有组织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战略柔性要求企业通过对市场机会或威胁的主动快速应对以管理环境风险与不确定性。有战略柔性的企业能降低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时间,确保资源的有效重新配置,从而增强了资源对创新的重要价值。
Sanchez认为,战略柔性“取决于企业可利用资源的内在灵活性,以及企业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其他行动方案时的灵活性”,从而包括两种能力:
(1)资源柔性:指企业能识别与利用柔性资源的特有能力,其能为企业提供新的战略选项,以在应对其竞争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提供可替代的行动方针。资源柔性主要涉及在特定资源的不同应用方式之间切换的技术能力。资源柔性有三个维度:a. 资源的可选用途的范围;b. 一种资源转化为另一种资源的成本与难度;c. 一种资源转化为另一种资源的时间。
(2)协调柔性:指企业协调利用资源,以最大化发挥公司现有资源的灵活性。协调柔性是主要关注资源禀赋组合中不同资源在不同应用方式之间切换的组织能力,特别是用于复杂任务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之间的关键链接。协调柔性也有三个维度:a.定义资源用途的能力;b. 为特定目标构建资源禀赋组合的能力;c. 为特定目标通过组织系统和过程配置资源的能力。
由于企业常常面临高度动态环境的挑战,战略柔性的价值在企业限制实现突破创新的内在风险与成本方面尤其重要。虽然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都与识别,配置和部署相关资源的风险,成本与时间相关,这两种柔性有各自的特殊关注视角。资源柔性更关注资源可用范围的技术属性,而协调柔性更关注在组织系统和流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识别与配置资源禀赋组合的组织属性。
由于其不同的特征,资源柔性与战略柔性对突破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资源柔性与战略柔性被认为与资源构建的不同机制相联系。总而言之,战略柔性的两种核心能力都对企业实现突破创新有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均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与劣势。这些优势与劣势在高度环境不确定下会变得更突出。
3. 匹配的视角强调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认为单因素的独立影响不足以解释这些因素之间的复杂联系,而匹配的效应可能是互补的或替代的。匹配理论考虑了所有对价值创造有潜在影响的因素,并试图利用这些因素间的互补关系以将共同价值创造最大化。从匹配的视角看,资源积累与资源获取的主要机制不是绝对互斥的,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能力也不是互斥的。图1是对其匹配作用的简单归述。
图1 资源构建与战略柔性的协同作用
研究贡献:
(1)在高度环境不确定性的基础上,通过将资源构建与战略柔性相结合探究其对突破创新的不同协同影响,这推动了现有的资源管理研究。与关注资源构建作用的现有资源管理研究不同,资源构建本身不足以在高度环境不确性下实现突破创新,而资源构建作为战略机制必须被战略柔性作为战略能力所驱动。本文始料未及地发现了资源积累与协调柔性间的负交互作用,这意味着这两者常常是不相容的,因此是不匹配的。这一发现有可能丰富对组织惯性和核心刚性的研究。第二,在高度环境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本文将战略柔性与资源构建相结合探究其对突破创新的不同协同影响,这推动了现有的组织能力研究。同样,本文始料未及地发现了资源获取与资源柔性间的负交互作用,这意味着这两者是不相容的,因此是不匹配的。这一惊人发现有可能丰富对吸收能力的研究。一般来说,资源获取的效率取决于学习外部资源的吸收能力。资源获取与资源柔性间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的解释可能基于狭隘的吸收能力降低了技术多样性的正面作用,这不足以抵消核心刚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相辅相成形成恶性循环。换句话说,缺乏开放和广泛能力吸收多样化资源可能会使核心刚性更严重。两项贡献均基于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资源构建(作为一种管理动态资源的配置机制)和战略柔性(作为一种管理应对动态环境的组织能力)间隐藏的不同维度的互补或替代关系。简而言之,本文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更为细致和深刻的观点,即战略柔性和资源构建如何协同实现突破创新:两者都是需要的,但两者需要得到恰当的匹配。本文的观点不仅提供了资源管理研究与战略柔性研究的延伸,也为资源与创新间的关键联系的矛盾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此外,这一观点揭示了特定类型的战略能力和战略机制间的交互作用,这表明基于资源的观点和基于知识的观点可以与基于过程的战略问题研究相结合(例如战略实践与战略行为方法)。从30多年前主张的旧的专注于静态内容的战略研究转向新的关注动态过程的战略研究,本文为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具体途径。
(2)实际上,本文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启示,即如何有效地在环境不确定性下实现突破创新。这点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尤其重要。首先,关于资源构建的两种机制和战略柔性的两种能力间的匹配结果告诉管理者,他们应该匹配利用正确的机制和正确的能力。虽然企业单独利用资源构建和战略柔性能够促进突破创新,但这种方法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是无效的。其次,管理者应注意同时利用资源获取和资源积累的两种机制与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这两种能力间的匹配组合,而非在不同时期随意组合。